您当前的位置:寻根动态
【李生说焦作】东焦作的历史变迁与焦作地名的起源
发布时间:2017-7-17 16:28:11

东焦作(涧东村、东焦作街、东焦作新村)东焦作村,古称为“涧东村”,据《焦作市志》所载:“焦作,古为涧东、涧西”。

东焦作村原有房子,解放路北。1957年11月摄

 

关于“焦作”起源于何时?在我们长期考察和编印的《焦作地名考》第一、二集中均有所考证,随着地名考察的深入,有关“焦作”这一名源成因及其历史,不断地有所发现。

既然焦作的古名为涧东村和涧西村,那么就需要先查出这两村庄那个居先。根据目前原西焦作村(即古涧西村)的较居住最早的是秦、荣两姓,其次是郎姓,三个姓者。但是,据两村人传说:郎姓者分居位在东焦作村两端,今老市委和老市广播站中间的“市委一巷”,东焦作人称为“郎疙瘩地”,意思是姓郎者的土地。秦姓和荣姓是自山西洪洞于明代迁居。

迁居东焦作村较早的是王姓、靳姓,其次是申姓,如今申姓人口较多,据该村79岁的王秀清反映:王姓和靳姓何时迁来,现无法考证。根据在考查演马庄名源时,在其村南地宗谱神轴(旧村遗址)梗上,有该村原“结义庙”残碑,碑文上记有各村为该庙捐款者的姓名,其中记有“东焦作,会首申得之施钱九百”这幢石碑是清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雕刻的。

这段新发现的碑文,证明了“焦作”名称并非起始于“清代英商福公司采矿的前后”,而是要早一百多年。

与此同时,证明了申始者迁居东焦作村,约在清康熙年间(公元1662年至1722年),这是据考证申姓氏族表证明的:申姓始袒申有贵,演马庄结义庙残碑上的“东焦作申得之”,是申有贵的三儿申发会的儿子,申姓排辈字为:有、发、得、章、广、永、志、文、国、昌、孝、宗、严、世、大……。申姓原籍在现今山西晋城柳树口乡申家村(了坡),其与田涧、塔掌、田园申姓为同祖相传。据65岁的申文江说:古时候,始祖申有贵,领着五个儿子,来到这个村庄、买了榆(于)村人的仓房,落居下来,耕读为生,相传于今。据申文林(67岁)说:这座古老的仓库,本来是一座院落,有北上屋三间、四间东屋,四间西屋和五间临街屋,我爷爷申奎,字永年,是清朝秀才。原来就在如今的焦作矿务局机关大楼前,我家一直住在这所老房里,解放后曾修了一次,后来拆迁到现在的新村。经过考证:仓房砖瓦均属宋元年代遗物。

西焦作(古涧西村)古有“玉皇庙”,而东焦作(古漳东村)古有“圣佛寺”。根据“唐建寺,宋建庙”和“唐建寺,明修庙”之说,东焦作村的“圣佛寺”比西焦作“玉皇庙”历史要早的多,“玉皇庙”最早的碑文是明万历四十年立的(公元1612年),碑文载有该庙“不知创自何许”。明万历是明朝最后第三个皇帝。万历四十年与洪武之年尚距有244年,由此推断,“玉皇庙”的创建最早为宋代(公元960至1279年),因为我市不少庙的创建,多为明清时期。

但是东焦作的“圣佛寺”,至今当地人还传说是修武县唐代四大寺院之一,即吕涧山的圆融寺、榆村的红寺、嘉禾屯的“铁笔寺”,东焦作村的“圣佛寺”。申文老人说:在原来东焦作村正北半里地,就是“圣佛寺”,其遗址在如今焦作矿务局家属院南门东侧,我记得寺院东边有一座“和尚坟”。79岁的王秀清说:“圣佛寺”里有泥塑金桩见埋有六、七代人寺大佛像。院里三座大殿,东为“关爷殿”,西为“阎王殿”,佛殿居于正中,我20岁时,还有一位老和尚,大约90岁,他收有三个徒弟,其中二个徒弟是北瓮涧人,名叫李随妞(大徒弟,30岁)、吕春妞(二徒弟,20多岁),另一位是20岁的李保元。直到1927年,圣佛寺还由东焦作村王秀清、申文经和阎河的孟庆长担任“圣佛寺小学”的名誉校长,这所大约办了四年左右的小学校,据报的50名学生均来该村与其周围的村庄,南北瓮涧、岗庄等。

 

 东焦作村原有的房子,解放路北。摄于1959年11月

根据东焦作村唐代“圣佛寺”和宋代时期的古仓房遗物等文物古迹证明:东焦作(涧东)村的历史要比西焦作(涧西)村早。“焦作”名称,到目前可证已在清乾隆年间存在,同时根据西焦作村明朝万历四十年《重修玉皇庙记》碑文,宁治西北四十余里,有村曰:涧西村说明,公元1612年时尚未出现“焦作”地名,可以推测:自明万历四十年至乾隆二十二年,期间(1612年至1757年)相隔145年,初步断定:“焦作”地名产生于这145年之间。

与此同时,在考察东焦作村地名历史时,第二个重要新发现是:“东焦作人世代相传,该村古时曾住有焦姓,还在村里开办了打铁作坊,所以传说,因焦家作坊后简称为“焦作”这与该村东南5里的“马作”名称一致,原来,“马作”也是因马姓开办打铁作坊而取名,马家作坊,制造兵器后逐渐简称为“马家作”和“马作”了。“马作”村名,据传起始予宋代,而“焦作”究竟是否因焦姓也是制造兵器作坊,这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考察。我市传说古时候因制造兵器而取村名的村庄不少,诸如制造弓箭的“张弓”,制造盔甲的“造甲店”(今简称为“造店”),还有因制造兵器作坊而取名的“靳作”等等。

解放后,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,焦作市区的不断扩大,原东焦作村被开辟成市区街道,曾经改名为“东焦作街”,1958年,因开辟解放路,该村分批迁到原村东北半里处,创建了“东焦作村”,但至今焦作矿务局南院、东院、东风菜场西邻,仍居住有该村人。

 

1956年建成的连接东西焦作的幸福桥(原老市委桥)

本来以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西邻河涧东、西两岸分别为东、西焦作,东焦作村旧址在今市区英雄纪念塔以西,焦作矿务局机关南北大院,直到市委西邻山河东岸,原有东西方向一道半街。西距西焦作(间隔河涧)2里许,南距小庄5里,北距周庄2里。现今东与焦作市十二中焦作市第二棉织厂为邻,西与市区老红军家属院、焦作矿务局中学为邻,南与焦作市人民医院、焦作市邮电局家属院相接,北与焦作矿务局焦东煤矿家属院相邻。

公元1931年东焦作村仅有50户,其中男姓者216人,女姓者196人,共412人,截止该文成稿时已有1278人。(焦作市地名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