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寻根动态
山阳区定和村的由来
发布时间:2017-10-25 10:19:34

    有史可查,定和村原分为大定和、小定和。村北石柱地有一石柱,刻有“大金大定”。可见,金代大定年间(公元1161年至1163年)已有此村庄了。据当地人传:从前定和村临近驿站。北山上当阳峪盛产瓷器,来往商客在此落脚,同货主商洽定货,故称此地为“定货口”。又传:南宋年间,金兵南下,南宋军民抗金,曾在定货口议和,就改称为“大定和村”了。在大定和村东的小村庄为“小定和村”。约在40年前,小定和,也叫小东庄,因天灾而并入了大定和和柳庄,小定和从此而不存在了。但据《修武县志》书中“氏族表”可证:民国20年间(公元1931年),大定和村的许姓已传8代,11户,95人;张姓已传24代,26户,209人。总共有95户,男姓363人,女性353人,共716人。小定和村仅有5户,男性16人,女性19人,共35人。

   现据有关史籍考证:定和,是由定货口演变而来的。定和村临近的驿站是指承恩镇(今恩村)。当阳峪盛产瓷器早在宋代时期已著名,由此可见,作为临近乡镇的定和,原有官路,这条道路,便于客商来往和洽谈定购附近出产的土特产、瓷器、缸、碗等。据《修武县志》所载:乾隆皇帝(清明高宗弘历)朝月山时,曾从辉县东北,经过万斛村(今韩王村)、小墙北,“行宫去前马家作(今马作),里许;西南去定和邨,二里许;东南去承恩镇,三里许。东西顺长约百数十弓,横阔约二十余弓。”并且,直到解放前后,当地与附近乡村的人们,仍有人叫“定货口”的。

   在抗日战争时期,这个村子曾是革命战斗的坚强堡垒,涌现出了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——郜文思(又名和尚),他生于1901年,家景贫寒,缺衣少食,跟父亲各地为生。1916年开始到焦作煤矿下大井,1925年他参加了焦作煤矿第一次大罢工。1938年,当日寇侵占了焦作后,他转入农业,兼搭零工,并肩挑小商品,一来营生,二来搞地下工作。1940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,担任交通工作,经常出没于敌占区,有时撒传单、贴标语,并领导村民抗敌,参加解围斗争。同年4月间,曾护送予北特委范华,修、博、武中心县委的同志安全脱离虎口。1941年9月,国民党特务张汗基,勾结焦作伪宪兵队,将郜文思同志捕入狱中,敌人用老虎橙、压杠子、灌辣椒水等酷刑,并以金钱美女利诱,但郜文思同志毫不畏惧,志如泰山,从容就义。解放后,在定和村刻石纪念,革命浩气贯长虹,英雄烈士永不朽!

   定和村位于焦枝铁路南侧,南与柳庄和恩村为邻,西与东于村相连。

来源:山阳李生、网络综合等